top of page
標題《雨聲協奏曲》並不代表此作的題材,而是強調將雨聲的織體與質感作為作品最重要的一項元素這個概念。繼《雲圖》之後我繼續從雨聲中汲取靈感。而且這部作品的很多想法與音色的處理也都來自於前作。雨聲可以覆蓋極弱到極強的力度並且有多種表現形式,在某些地區重複不停甚至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在這部管弦樂作品中,這種“顆粒感”的聲音織體幾遍佈於各個部分。在力度較弱的地方,豎琴,顫音琴和鋼琴組成了綿密的雨聲;而在強力度的部分,木管樂器和和弦樂是最好的表達方式。
創作這部作品時,利蓋蒂的管弦樂作品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,尤其是他的《大氣》(Atmosphères) 和《旋律》(Melodien)。在Atmosphères中,音色和聲音紋理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。當我使用泛音色作為背景,並結合不同表示形式的顆粒狀音色來描述下雨的各種場景時,微分音對位法形成的織體從最高音域緩慢下降。此想法也源自Melodien。
《雨聲協奏曲》的整體風格跟《雲圖》相似。通過這兩件作品,我試圖在借鑒大師級作品的同時探索自己的音樂語言,織體和結構。這首管弦樂作品中使用的音樂材料非常有限,但我的目標是盡可能深入的發掘它們的潛力。
《雨聲協奏曲》樂譜樣本:
bottom of page